53期
53期
八十年代的青春史


《诞生》是作家杨绍斌历经二十四年、四易其稿写就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是一部充斥着感伤回忆的六零后成长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背景下的一段青春史。主人公李云宾从求学、恋爱、情变,到初涉社会、一度沉沦甚至试图出走,最终在城市扎根。通过主人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成长故事,刻画了一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哀伤与决绝。



苏童


《诞生》像是对J.M.库切的《青春》的一种遥相呼应。上世纪末那个急剧变化的年代里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迷茫和探求,通过主人公李云宾的故事得以真实呈现。


冯唐


六零后和七零前期出生的人在温饱之后,重新文艺,重新拿起笔,杨绍斌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在他这本《诞生》里,那种貌似温情脉脉的文字后面,又一种赤裸、沉痛二决绝的快意。


艾丹


《诞生》,一曲酣畅淋漓的情爱挽歌,一声理想主义最后的叹息,令人迷醉,令人绝望。


程永新


这部小说像一支感伤的歌曲,迷惘而不乏优美,把乡村的清澈星空和城市的黑暗隧道连接了起来。



就在半年前,你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比你低一年级的朱莉亚。你们同在中文系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个文学社,经常在一起聚会。她来自海边的一个城市,文笔很好,刚进校不久便被你招收进了文学社,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每个月的月末,你们都会在学生会活动室里举行一次文学聚会,朗读作品,举行讨论。她总是坐在前排,但神情警觉,不苟言笑。偶尔轮到她发言,也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往往又是语含机锋,有时还颇能切中要害。


事实上,她显得过于矜持了,跟她的年龄不太相称。但是,不知不觉间,她让你有些着迷了。尤其是她偶尔一笑时嘴角就会有点上翘的那种样子,总是让你的心怦然一动。


你喜欢看到她微笑的样子。总体上,你对她是那种模糊含混的喜欢,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也没有采取任何具体的行动。但是,你又知道自己喜欢见到她,哪怕是在路上的一次偶遇。每天晚上,当你躺下身去准备睡觉时,你也会想到她,并且希望自己能在梦里见到她。


你到底喜欢上了她的哪些部分呢?她的笑容?她谈吐中的机锋?还是她那种机警的性格?如果你给她写信,约她出来,那么,你想和她说些什么呢?说你心中的迷茫和无助?说你远离家人、独自成长的不适?还是与她卿卿我我,在昏暗的树丛里玩儿一点令人刺激的情侣们的小游戏呢?


对于后者,你凭直觉判断她不会是那种随便的女孩,她不可能跟你胡来,更不会任人摆布。至于前者,你更没有把握。你无法指望一个入学不久的女孩能够在精神上与你有所共鸣,更不可能在你诉说心中的痛苦时给你抚慰,就像一个饱经沧桑但依旧善良的母性。她不过是一个刚出中学校门的女孩,表面温和,但内心骄傲,轻易无法驯服。更何况,你也不打算做一个牧马人。


有的时候,你相信自己已经无法在同龄的女孩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位了。你可能需要一个更像母亲的女人,就像托马斯•沃尔夫遇到的那位艾琳娜•伯恩斯坦夫人,她比他大了整整十七岁。对,一个成熟的女人,在思想上、身体上都洋溢着母性的女人,那将是你的文学之母。借助于她的宽容,得益于她的庇护,你终将写出鸿篇巨制,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作家。


但是,这样的女人,她们在哪儿呢?



一个周末的晚上,你们早早地就结束了文学社的聚会活动。然后,有人提议去外面散步。已经走掉了一大半人,房间里还剩下五六个男生和三四个女生,朱莉亚就在其中。你将目光投向她,发现她也在看着你,但在目光遭遇的刹那间,她的目光躲闪着,脸上有一种满不在乎的神情。


你突然地变得有些担忧,生怕她会离开。那么,这一个让人备感寂寞的周末之夜,你又将是在闷闷不乐中度过。


“一起走吧。”你走上前去,向别着脸的她发出邀请。


“你在跟谁说话呀?”她抬头瞥了你一眼,语气中带着她惯有的那种锋芒。


她身边的几个女生一齐将目光投向你,眼神里满是那种询问的味道,顿时让你觉得尴尬万分。


“大家一块儿去吧。”你语气生硬地说了这么一句,尽力回避着那些齐刷刷地向你投来的目光。


“好啊,我们都一起去吧。”这时,其中的一个女生替你解了围。


你们一伙人三三两两地走出学生活动室。路过那间很晚才打烊的小卖部时,有人买了啤酒和花生米。就这样,你们一边走,一边就喝开了。


后来的那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在操场上,朱莉亚提出要跟你赛跑,大家围在旁边兴高采烈地起哄。她可是中文系女生的短跑冠军啊!难道她是在嘲弄你貌似瘦弱的体格,还是在考验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借着酒意,你同意了。在黑乎乎的操场上,借着远处宿舍楼传来的灯光,勉强才能看清跑道上划着的白线。你憋着一股劲,发狠似的追赶着她那个在黑夜里愈加显得娇小的身影,风声灌满了耳朵。快到终点时,你总算超过了她。


文字节选自杨绍斌小说《诞生》,图片选自豆瓣Moht的相册



阅读改变城市第五十三期

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诞生》新书西安分享会


嘉宾:杨绍斌

时间:2015919日晚19:00

地点: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大都荟·荟客馆3F


主办:本地、高新大都荟、作家出版社

协办:万邦书店、老物件工作室、书房咖啡


嘉宾介绍

杨绍斌,笔名黑城,1966年8月生于浙江省诸暨。1988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曾从事新闻编辑、电视编导、图书策划、广告咨询、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从1990年起,先后在《北京文学》《江南》《作家》《收获》等刊发表小说、诗歌及随笔。著有小说集《木偶之罪》(作家出版社,1998年)。现居杭州。



《本地》是一本独立出版物,以文字、影像、艺术、文献等多种形式,对城市进行记录与研究。它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主办过多场文化艺术讲座、展览、放映及交流活动,给本地文化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


民间立场,事关西安。


新浪微博,搜索微博名:本地Local

《本地》及《荟生活》购买,可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或访问淘宝店:xianbendi.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