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讲座,香港建筑师冯国安和他的「山水之间」
对于不同的人群,建筑的定性是不一样的。对于开发商是一个商品,对于使用者是一个用品,对于施工队是一个产品,对于建筑师就是一个作品。建筑对于我来说,就是人和自然的一个过渡,我们如何通过建筑,一方面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去理解和自然的关系。



山水之间—潮州东山湖温泉酒店
基地面积: 25,000平方米
建筑总面积:3,300平方米
建筑师:冯国安、张凌宇、李毅、陈政
规划设计:林军



重庆黄桷坪当代美术馆
原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扩建后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建筑师:冯国安



深圳国际彩印公司总部
原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改造部分面积:3300平方米
建筑师:冯国安、陆桂波


台湾元智大学设计与艺术系
面积:30平方米
建筑师:冯国安


揭阳市东山区阳美村玉竹院
基地面积:550平方米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建筑师:冯国安、张甜甜
建筑的最本质是什么?是社会的关怀或是社会的元素?我觉得建筑的本质就是秩序的建立。如同人的身体一样,我们的身体系统是互相辅助的,如果有一部失去功能,会影响其他部分的运作。我觉得建筑也是一样,好建筑应该有一个清楚和可以解析的秩序,而外形也是为这个秩序而产生的。
我们要注意当代跟未来建筑的构成意义,因为建筑有很多不同的影响,包括材料、结构、参数化、网络等,其实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建筑的审美或者建筑未来的发展。举个例子,比如混凝土,在很大自由度下能创造一些多造型的结构,这些钢结构可以生产出很宽的房子。但是未来有了新材料的加入,会有更多的造型,从结构来说可能会有更多突破,可能是跟现在的建筑完全不一样的结构。所以我们不可以只是看现在的东西,要看未来。
以上文字内容摘自网易新闻《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建筑》冯国安发言

阅读改变城市·第三十六期
山水之间
嘉宾:冯国安
主办:本地 高新大都荟
协办:万邦书店 老物件工作室 书房咖啡
时间:2015年4月18日(周六)下午2:30
地点: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与高新四路十字向西,高新大都荟·荟客馆
嘉宾介绍
冯国安
出生于香港
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
2002 - 2006年北京非常建筑事务所和瑞士赫佐格和德默隆事务所工作
2007年成立间外工作室 Elsedesign
工作室作品奖项
2007年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建成类二等奖
2010年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设计竞赛优秀作品奖
2011年一百万保障房设计竞赛入围奖
2012年香港环球设计大赛空间类优秀作品奖
2013年中国建筑传媒奖年轻建筑师入围奖
代表建筑作品
重庆黄桷坪当代美术馆
深圳国际彩印公司总部
潮州东山湖温泉酒店和会所
工作经历
曾受邀客座任教于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和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2011年任教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从2010年起为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助理教授。
工作室作品展览
2007年上海首届40 under 40 华人建筑师展览
2007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重庆分展场
2011年中国建筑十年展广州站香港区展览和深圳香港双城双年展大运与深圳专题展U站工作坊
2012年马达图图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站展览
2012年FW: LIVING! 上海近现代住宅设计22例展览(联合策划:杨之懿)
2012—2013年不自然2设计展
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和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13-2014年建筑之外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展

《本地》是一本独立出版物,以文字、影像、艺术、文献等多种形式,对城市进行记录与研究。
民间立场,事关西安。
它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策划并创建集书店、画廊、小剧场、咖啡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复合中心—荟客馆,并主办过多场文化艺术讲座、展览、放映及交流活动,给本地文化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
点击右上按钮,将您喜欢的文章分享给朋友。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订阅号:xianbendi
新浪微博,搜索微博名:本地Local
《本地》及《荟生活》购买,可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或访问淘宝店:xianbendi.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