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深处:徐岙底札记
乡村深处:徐岙底札记

微信图片_20201030181419.jpg


“徐岙底札记”展览前言


“徐岙底札记”是我们对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徐岙底村进行一年多调研后的成果展现,之前以“红地起乌衣:红粬主题展”为题,在徐岙底村展出。它不仅仅是一个狭小地域的非遗展示,还包括整个联合团队一些其他的工作。这次在西安的展出,遵循了我们“往乡村导入城市资源,向城市输出乡村价值”的原则,并增加了钟永丰×小河的寻谣计划、刘庆元的乡村木刻、杨希整理的徐岙底植物图谱、马仕睿的概念手册设计,以及吾方HXP主持的徐岙底村首座“被动房”改造项目。城市和乡村,展览面对的是不同的人群,它引起的观感肯定也有所不同。在徐岙底展出时,我写的前言的标题是“走出展馆”;在城市展出,要想了解徐岙底,那只能走进展馆了。是为记。

——策展人   左靖


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15.jpg

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29.jpg

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20.jpg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24.jpg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34.jpg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38.jpg



展馆A


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42.jpg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46.jpg微信图片_20201030182153.jpg


展馆B


“红地起乌衣:红粬主题展”展览前言


走出展馆


自 19 世纪以来, 日常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开始被频繁展出, 从最早的私人物件、生产工具、工艺品, 到——特别是各类边远地区的生活生产场景的复原, 一直是服务于城市居民, 并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然而这一切, 并不能让他们与这些展品的创造者们感同身受。


进入21世纪, 随着国家政策对乡村的倾斜, 一些乡村博物馆开始兴起。可惜的是, 从一开始, 乡村博物馆就一味模仿城市博物馆, 就像乡村模仿城市, 从而失去了自身的文脉和风貌, 并不自觉地把自己与真实自然的乡村场域隔绝开来。


什么是乡村博物馆, 或者乡村展馆 ? 上个世纪 70 年代, 诞生于法国的生态博物馆可能会给我们以某些启发。在最早的关于生态博物馆的描述中, “人” 及 “生活居所” 或是 “ 环境 ”“ 地域 ”成为关键词 , 并加以居民的参与 , 以传达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这里 , 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的雄伟建筑、纪念碑式的空间不存在了。“ 博物馆 ”成为一定范围内的“ 环境 ”“ 地域 ” 本身 , 而其中的文化阐释者被规定为当地的居民。


也就是说, 乡村展馆展示的物件或生活, 并没有离开诞生它们的场域 , 也没有离开使用或生活于斯的村民。那么, 是否我们可以反思, 乡村展馆该如何加注合适的内容、得体的形式 , 既非完全的考古 , 亦非单一的考现 , 而是两者之间恰到好处的平衡 ? 以及,我们为什么建议 , 要把“ 展览 ”的外延 拓展到一定范围内的乡村场域——从一个自然村 , 到行政村 , 甚至到镇 ?


“ 红地起乌衣 : 红粬主题展 ”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开始。它不仅仅是单个狭 小地域的非遗展示 , 还包括整个团队初步的建筑改造、民俗记录、文书档案、童谣收集等。我们更建议观者走出展馆 , 把审视或欣赏的目光放到整个村庄 , 用行走 , 而不是用地图 , 来了解它的道路、古迹、民居、工坊、水系和田地 , 人们的劳作和生活 , 还有, 村庄之外 , 联结村与镇的公路 , 新的居民点和村镇社区。


当我们认识到 , 所有这一切的荒疏和繁荣 , 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都是一个流动的、不乏生机的场所 , 它的各部分之间如此相互交错、紧密关联 , 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这片土地, 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接下来的时日里 , 我们期望与他们一道, 共同挖掘和创造本土的公共记忆 , 共同发现并建立深藏在乡村深处的新的价值体系 。

左靖
2019 年 6 月 25 日



徐岙底札记

展览时间
2020年1月4日-3月31日

展厅A
西安大都荟Localand D11 西安市城市影像博物馆

展厅B
西安大都荟Localand D28 碧山工销社·西安店


展览开幕暨新年茶叙

时间
2020年1月4日 17:00

地点
西安大都荟Localand D11 西安市城市影像博物馆

策展人
左靖

参展人
季天渊
季海波
孔德林
刘伯山
李国胜
刘庆元
马仕睿
日尧
吴建云
王威
王远铮
杨韬
张鑫
张一成
钟永丰×小河
朱琺×厉致谦
杨希×墟里团队
孙蕙×吾方HXP
多相工作室
筱村镇中心小学师生
方圆木偶造型工艺有限公司
季天渊木偶艺术工作室
平面设计
马仕睿

工作人员
蒲佳
夏天

主办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筱村镇人民政府
左靖工作室
墟里(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伙伴
西安大都荟
Localand
Local本地
西安市城市影像博物馆
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本社放映 第二季

尝试集:文化发掘中的乡土影像

微信图片_20201102133204.jpg

2015年5-6月间,受堂安生态博物馆的委托,我们进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堂安村,开始了为展陈服务的乡土文化发掘工作。工作中的一类被我称之为“素描”的乡土影像创作就诞生在彼时。名为“素描”,有两层意义的考量,一是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领域,但无一受过人类学的专业训练,称之为“素描”,是有意区别于“深描式”的影像民族志;二是,为展陈服务的乡土文化发掘,目的性很强,虽不能说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工作,但于我对乡土文化发掘工作的理解,尚有不小的距离。我心里默念的是,如果这项工作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素描”作为一种“雏型”,可以为之后的“深描”打下一个基础。

《堂安素描》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2015年7月底,当时还是南京艺术学院学生的张红来到堂安。之前我看过她的几部短片,还有文字,其间透露出的审美和敏感,让我觉得她能够胜任。张红很年轻,过完2015年暑假,她才大四。她的老师沈晓平,是一位我尊重的南京电影评论家。张红先后两次在堂安驻留拍摄,拍摄时间加起来大概一个多月,后期做了三个多月。鉴于市面上流行的各种宣传片仿佛诞生于同一个工业流水线,我对她的唯一要求是不要摆拍,所有的影像必须来自日常。一个多月与堂安村民的相处,并不能使她熟稔本地的文化,她的创作缺乏一种长期的、参与式的定性研究。同时,由于年轻和缺乏经验,倒使她获得了一种自然而敬畏的视角,不存在权威与被表达者之间的霸权关系。加之,在南京(中国的民间影像重镇)所受到的影像熏陶,又让她对画面和结构的把握有着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一切都构成了我对“素描体”影像的预设,我知道我们是在“尝试“,我们在等待更好的深耕机会。
与张鑫的相遇,是在2015年12月,我和张献民策划的ISSAS第四季“乡土安在”安徽大学放映会上,他是最踊跃的提问者。张鑫当时在读研一,很年轻也有很多想法。在安大教书的这些年里,最让我欣慰的是,有极个别学生能够理解我的这些漂泊不定的社会工作,并乐于加入进来。有的甚至成为一个领域里的佼佼者,比如杨城。我在寻找这样的学生。庆幸的是,在这几年里,张鑫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位。2016年8月,我们在贵州茅贡做“乡镇建设”,还在读研二的张鑫就过来帮忙布展。之后他随我去了云南的景迈山,和张红一起,开始了在景迈山的拍摄。2017年10月,在翁基寨,张鑫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翁基素描》,并参加了“今日翁基”的展览。随着驻留时间的增加,张鑫的拍摄对象有了更为多元的选择,影像内容也不以“素描”为限,而是拓展到村民口述、宗教生活、手工艺、戏曲和童谣等等方面。
2018年7月,张鑫研究生毕业,正式成为我的工作室成员,旋即又投入到温州泰顺县徐岙底村的乡土发掘工作中。按照常规,除了以工作的地理范围拍摄“素描”外,徐岙底村的红制作工艺过程,我希望跟之前他制作的《如何吃米》一样,做成一个“科教片”。但这次张鑫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而是创造性地把红匠人吴建云和儿子吴思敏的对话作为主线,红的制作流程为副线,两者交叉剪辑,使一部原本关于“红”制作的命题影片,跳脱了寡淡无奇的常规套路,让观者深切感受到,两代人因一项生存活计而引发的情感涤荡。张鑫最新的拍摄,是围绕钟永丰和小河的“寻谣计划”,我们打算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
本社放映第二季,是从张鑫和张红已经拍摄的二十多部视频短片中,选取了七部进行展映。拍摄地点从堂安、碧山、景迈山到徐岙底——这也是我近十年来从事艺术乡建的轨迹。展映取名“尝试集”,是希望这既是一个总结,又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开始。影像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工作中日益凸显,文化对象需要更为细密和深入的视觉表现,“素描体”的这些尝试也应该慢慢成为过去,我们要建立一种影像与乡土文化之间更为成熟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一点人类学,要把“深描电影”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毕竟影音媒介在记录乡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正如彼得·罗伊佐斯( Peter Loizos) 认为的那样: “电影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记录、探索,有时也作为事件中的中介或演员,可以让我们——通过添加字幕的形式——建立一种对调查的性质以及掌握的资料更为深刻的理解。它使得田野调查更为易行,并且按照格尔茨的说法,更为‘浓重’。我们不仅有话语,还有语调,还有顿挫,还有面部表情,甚至还能够对人类学家与信息提供人之间难以捉摸的关系的质量予以提示,而这些都是人类学家难以独自撰写出来的内容。”

左靖
2020年1月1日于西安


微信图片_20201030182205.jpg

主办方
Localand   碧山工销社西安店 左靖工作室
策展人
左靖

影像作者
张红   张鑫

海报设计
姜玮洁
木刻
刘庆元

放映时间
2020年1月4日 19:00
《堂安素描》
《糯岗素描》
《糯岗39号傣族民居修缮记录》

2020年1月5日 19:00
《景迈山素描》
《碧山工销社》
《徐岙底素描》
《乌衣红粬炼成记》

* 影像作者均到场映后交流

放映地点
西安市科技路305号
西安大都荟Localand D25
碧山工销社西安店   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