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部与“地方记忆”有关的电影
本社放映 · 第一季 在湘西,在人世:杨恒的电影 “本社放映”第一季为大家带来杨恒的四部电影:《空山异客》《那片湖水》《光斑》和《槟榔》。 “本社放映”的关键词之一是“地方性”,杨恒的电影正是鲜明体现了这一点,一直在讲述湘西的故事,以湘西的山水房屋进行微妙的场景建构。杨恒的电影日常、具体,镜头对人物的吃喝拉撒、行走、游荡或及百无聊赖,进行长久的凝视。在这种凝视之下,人物渐渐如涟漪融于水面,和场景融为一体,进入时间的河流,诗意和宿命感散发出来。因此,杨恒的电影又是抽象的,总是有让人莫以名状的层面。 一方面在存在主义的层面观照人物,讲述命运,一方面以高度的影像自觉塑造独有的语感和味道,去超越叙事,杨恒的电影因此摆脱了中国大部分独立电影惯有的意识形态策略和岩土般干硬的现实主义风格,独树一帜。诗人外外如此评论:“它既不提供波澜壮阔的精神搏斗,又取消了道德立场和阶级属性,如同山水一样自在自足、沉默悠远。但那种关乎生命密度和空虚的触觉,却针刺般令人灼痛。”我要补充的是,在杨恒最新作品《空山异客》中,这份连绵的灼痛他也已超然面对,与命运赐予的点滴欣喜一视同仁。 十一年里,杨恒用四部电影创造了一个自足的世界。对于这样一位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的当代电影作者,“本社放映”很乐于把他介绍给大家。 本次放映,我们采取了“倒叙”的方式来排片,首先放映杨恒的最新长片《空山异客》,最后放映他的处女作《槟榔》。我们希望观众如偶遇一个陌生人一般,由当下的照面,开启对旧时的追溯,穿透岁月,看到那最初的样子。 — 展映影片 《空山异客》 Ghost in the Mountains 2017 | 剧情 | 彩色 | 92min 2017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全景单元 入围 2017 第11届亚太电影大奖 最佳摄影 提名 2017 第54届台北金马影展 展映 2017 第14届香港亚洲电影节 展映 2012 第4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ubert Bals 前期数码制作奖 刚刚出狱的中年男子,在离家多年后,重新回到家乡。他找到了儿时的朋友、曾经的女友和多年不见的兄长。他似乎在寻找什么,结果一无所获。他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失去联系,他无法看到未来,他只能走在路上,直到被另一种偶然击倒在地。 生命或许就是如此,一直都走在路上,一直都充满偶然,犹如梦境。 导演的话: “电影是诗意的现实。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极端化的符号,他象征那些正在老去,逃离了土地却又无法融入都市的年轻人… 在结构上,这部电影接近环形,我想传达那种宿命感。而接受宿命之后获得的心灵平静和精神解脱,也是我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那片湖水》 Lake August 2014 | 剧情 | 彩色 | 113min 2014 第43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光谱”单元 世界首映 2014 第3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自主新浪潮单元 亚洲首映 2012 第1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亚洲市场” 入围项目 2012 第4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ubert Bals 前期数码制作奖 父亲去世后,阿力一个人生活着。一天,前女友找到阿力,告诉他自己快要结婚的消息,阿力有些失落。 之后,阿力决定去湖区散心。漫无目的地划船后,他来到了湖边的一家休闲餐馆,并在那儿遇到中学同学“猴子”的女朋友、餐馆年轻的女老板阿芳。“猴子”极力说服阿力在餐馆做事,阿力留了下来。阿力和阿芳在相互交往中,彼此产生了感情。 最终,餐馆终止了经营,阿芳失落地离开,阿力也回到了城里,和网友结婚。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生活仿佛刚刚开始。 导演的话: “一部关于小城里年轻人情感生活的电影… 当快速变化的生活让人们变得日益浮躁的同时,家庭的重建或许是另一种希望的开始。” 《光斑》 Sun Spots 2009 | 剧情 | 彩色 | 112min 2010 第3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亚洲数码竞赛” 金奖 2010 第3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 入围 2009 第3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ubert Bals 后期制作基金 2008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电影基石” 项目 剧本入选 阿力是县城里一名以收账为生的黑道打手。一天,阿力被喝醉酒的父亲吵醒,看到了远处吵架的小东和晓敏,三个人从此有了关系。之后,阿力爱上了晓敏,但晓敏却仍然和小东联系着,最终,阿力采用极端的方式告别了自己的爱情。 导演的话: “我试图去接近和我的电影里类似的年轻人,但我发现,他们渴望交流,但又不善于言辞… 爱情就像一个寓言,当这个寓言温暖的外衣逐渐被一点点的剥离时,故事里的男孩本能地用自己最原始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爱情,这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破坏… 这只是他们无意识的一种表达。正如他们常常所做的:喝醉了然后去吐。这种感觉就像夏日里天空中的太阳,明亮又刺眼。” 《槟榔》 Betelnut 2006 | 剧情 | 彩色 | 112min 2007 第3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亚洲数码竞赛” 银奖 2007 第3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2006 第11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新浪潮奖 2006 第28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新导演奖 慵懒的夏天,宁静的小镇,少年人淡淡的爱恋,在迷茫中延伸着。青春,似乎就这么不经意间滑落,如同嚼后被人吐在街边的槟榔。 南方某个不知名的小镇上,少年阿力和小宇整日百无聊赖,偷摩托车、上网、下河洗澡、打架生事,直至阿力遇到一个女孩,小宇结交到一个网友。生活像起了波澜,他们一起划船,又一起分手,然后又回复平静无波的生活。没有城市的暴走,也没有无病呻吟的呐喊,没有未来,但似乎也并不绝望。平静的小镇,只有Beyond的音乐伴着他们懒散地走过青春的夏日午后。 导演的话: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少年人的故事,一个沉默,一个莽撞,不一样的性格就有不一样的爱情,但结局似乎都一样,青涩而又落寞。” 导演简介 杨恒:土家族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2年开始独立编导个人作品。其作品先后参加釜山、南特、柏林、香港、温哥华、鹿特丹、布宜诺斯艾利斯、台北、慕尼黑、莫斯科、圣保罗、全州、悉尼等多个国际影展并获重要奖项。其中《槟榔》获2006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2006年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新导演奖,以及2007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 关于“本社放映” 本社放映(Local Screenings),中英文包含了Local本地和碧山工销社两个机构的名称。前者是深耕在西安,旨在发掘本地文化的跨领域机构;后者是来自皖南的一个村庄,“往乡村导入城市资源,向城市输出乡村价值”的综合文化空间。对地方文化的发掘、整理、出版和展览,以及并不拒绝把上述工作与商业嫁接,以此来寻求这一发掘和保护地方文化的行动有一个可持续性的未来,是Local本地和碧山工销社的共识。近十年来相似的思路和经历,使Local本地和碧山工销社在2018年走到了一起。 本社放映,主体是电影放映和讨论,还将包括一些艺术家的录像作品,或视频短片。电影是各种记忆的载体,尤其是关于地方的记忆,是电影擅长表达的领域之一。在影片涉及的内容上,我们希望有所设限,希望它能反映或接近我们上面提到的“地方性”。 事实上,在这些年的地方实践中,影像这一媒介已被我们广泛地使用,但这远远不够。本社放映,将为我们传递关于“地方性”表达的多种观察方法、多元化的视觉经验和情感体验。在活动频率上,按照不同的导演或主题,我们计划一年放映四季,并配有相关文章的出版计划。通过在城市空间里的放映和讨论,围绕它的叹息、赞美,诅咒和争执,将丰富每个参与者的私人体验,以及形塑地方的公共记忆,最终成为本地文化的一部分。 主办方 Localand 碧山工销社西安店 左靖工作室 策展人 左靖 杨城 海报设计 马仕睿 木刻 刘庆元 — 放映信息 放映时间 7月30日 19:30 《空山异客》 7月31日 13:00 《那片湖水》 7月31日 16:00 《光斑》 7月31日 19:30 《槟榔》 (导演均到场映后交流) 放映地点 西安市科技路305号西安大都荟 Localand D25 碧山工销社西安店 · 3F 购票方式 1.此次活动免费 2.扫描右侧二维码,进入购票链接 3.请携带电子入场券,凭票入场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经由 Local本地 转载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Localand西安。 投稿邮箱:xianbend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