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本地:“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区别是什么? 潘守永:国际上差不多。欧洲使用“生态博物馆”,比如法国意大利。美国使用“社区博物馆”、“邻里博物馆”、“部落博物馆”等。在概念上,有细微差距。法国考虑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关系要更多,把“生计”放进来,也就是生产、生态和生活的三结合问题。美国博物馆关注大生态比较少,生态和自然的议题都是放到国家公园、州立公园体系里面了。美国人有一句话“政府是自然的最大的敌人”,“自然生态主题类”的博物馆不多,但是公园很多,也就是老百姓习称的“野地公园”(wild place)。在博物馆体系中,他们更在意地方性(local)的东西。 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上,有一家印第安人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属于国家博物馆——史密森馆群系列之一,这个博物馆是距离国会山最近的博物馆,它的政治象征意味非常突出,这里既展示300多个印第安人族群的历史故事,也有族群冲突与交流的历史(如圣经与来福枪主题展),建筑造型和几乎全面的主题展览都使用了弧形空间展示。为什么不能用直角呢,因为用直角就有了先后顺序。他们在意当地人,在意被讲到故事的人高兴不高兴。
印第安人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华盛顿首府有一个地方叫“安那考斯提亚”(Anacostia Neighborhood),是黑人社区。这里有一个典型的社区博物馆:安那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The 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展览之外,还有艺术工作坊、图书馆、音乐资料、影片等供居民享用。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不是静止的,是灵动的,是相互拥有接触的,他们更愿意做文化节(festival),他们觉得“摆在那的东西不能代表我们”,要用音乐,活动和很多种的表现方式来表达,这样的想法和行动,也促进了在国家广场上举办每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 从全世界的一般规律来说,有社区博物馆的地方,一定比没有博物馆的地方,发展要快些,社区环境要好一些,城市的“文化”程度要高一些。一个发展的好的社区博物馆,也一定可以带动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
安那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The 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
安那考斯提亚河文化节Anacostia River Festival 尹凯:它们都是社区导向的新形态博物馆,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样的。有的时候,“乡村”和“城市”会被用来为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做区分,但我建议不要这样做。在“个体”、“民主”、“听他们的声音”这些基本而又重要的点上,二者是一样的。 1995年中国和挪威两国政府联合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建立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1995年到现在,20多年时间,不管是理念还是实践上,我国生态博物馆领域的发展都很值得称道。每一个新馆在建设时,都会借鉴之前的经验,自然就会做的更好。可存在的问题是,大体来说只注重建设而不注重管理和运营。
通过一个宏大叙事,其实意义不大。我更倾向于选择通过一个个体,一个小切口,甚至纯粹私人叙事来研究,这才是活生生的,有温度的,带情绪的,会感动自己更会感染别人的。那种个体记忆中带来的震撼,因为更加具体而极易让人产生共情。 现在科学理性的叙事逻辑下,感情被忽略掉了。有时候我们想,如果一段个人历史被李白来采访,他来写个作品,可能是悲愤的一首诗,这悲愤的诗一定可以千古传唱。今人采访后写的学术性论文,只会变成干瘪文字,甚至枯燥的数字。历史被抽掉了血肉,只留下筋骨,历史其实已经死亡掉了。抽掉了可以共情的部分,文字已经死亡。 尹凯:保留个体记忆大概是保留特殊性。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建立都是基于地方特殊性,可以说是某些特定记忆或者历史落到了空间和物件上,它们又被博物馆收集、记录、展示了出来。 英国·约克 National Railway Museum 吵架后在车站相聚的夫妻 英国·约克 National Railway Museum 收集火车头编号的男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