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久梦二“晚春伤感”
竹久梦二(1884—1934)本名竹久茂次郎,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的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著名的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和歌人。他的作品曾深受鲁迅、周作人、丰子恺等人喜爱,至今影响深远,拥趸甚众。
梦二的作品风靡于明治末叶,其创作领域包括日本画、油画、水彩画、木版画以及诗歌。绘画多表现“旅行”、“圣经”和“女性”三大主题,技巧源于西方的写实手法,但画趣却具有十足的东洋本土味。所画的美女体态优雅,温柔多情,均带有一种朦胧的美,表现了无尽的乡愁和漂泊的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十分流行。
除了绘画外,梦二亦是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他写有很多诗歌,代表作有《女十题》、《长崎十二景》和《宵待草》等,并出版有诗集《梦的故乡》和《青青的小径》。1918年,他的《宵待草》被谱成了歌曲,并在日本广泛传唱。他的儿童诗写得极有色彩,如《火炉前》里这样写道:外面一片雪白,山也白了,路也白了,草也白了,树也白了。而家里却通红通红,火炉和妈妈的脸,红红的,苹果和糕点,也是红红的。
梦二之前从未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其作品也不带有任何绘画流派的斧凿痕迹,完全属于一位自学成才的大众画家。1934年(昭和9年)9月1日,始“知天命”的他在东京去世,落下了人生的帷幕。然而他的画风在生前并未得到过公认。
竹久梦二作品









1921年,丰子恺怀揣着画家梦到日本东京学艺,本来走的是西洋画的路子,直到他看到竹久梦二的书。他后来在《绘画与文学》中这样回忆:
“回想过去的所见的绘画,给我印象最深而使我不能忘怀的,是一种小小的毛笔画。记得二十余岁时,我在东京的旧书摊上碰到一册《梦二画集·春之卷》。随手拿起来,从尾至首倒翻过去,看见里面都是寥寥数笔的毛笔sketch(速写)。书页的边上没有切齐,翻到题目《Classmate》的一页上自然地停止了。我看见页的主位里画着一辆人力车的一部分和一个人力车夫的背部,车中坐着一个女子,她的头上梳着丸(marumage,已嫁女子的髻式),身上穿着贵妇人的服装,肩上架着一把当时日本流行的贵重的障日伞,手里拿着一大包装潢精美的物品。虽然各部都只寥寥数笔,但笔笔都能强明地表现出她是一个已嫁的贵族少妇……她大约是从邸宅坐人力车到三越吴服店里去购了化妆品回来,或者是应某伯爵夫人的招待,而受了贵重的赠物回来但她现在正向站在路旁的另一个妇人点头招呼。这妇人画在人力车夫的背与贵妇人的膝之间的空隙中,蓬首垢面,背上负着一个光头的婴防孩,一件笨重的大领口的叉襟衣服包裹了这母子二人。她显然是一个贫人之妻,背了孩子在街上走,与这人力车打个照面,脸上现出局促不安之色而向车中的女人打招呼。从画题上知道她们两人是classmate(同级生)。
我当时便在旧书摊上出神。因为这页上寥寥数笔的画,使我痛切地感到社会的怪相与人世的悲哀。她们俩人曾在同一女学校的同一教室的窗下共数长年的晨夕,亲近地、平等地做过长年的“同级生”。但出校而各自嫁人之后,就因了社会上的所谓贫富贵贱的阶级,而变成这幅画里所显示的不平等与疏远了!人类的运命,尤其是女人的运命,真是可悲哀的!人类社会的组织,真是可诅咒的!这寥寥数笔的一幅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后来,丰子恺又多次谈到竹久梦二与他的画,“使人看了如同读一首绝诗一样,余味无穷”,“这位老画家现在还在世间,但是沉默。我每遇从日本来的美术关系者,必探问梦二先生的消息,每次听到的总是不知”。陈子善考证,1940年代之前在中国发表的梦二的画,迄今所知仅此三帧,而有二帧是丰子恺推荐的。
随着中日战争的打响,竹久梦二随后甚少为国人所知,直至新千年以后,才又再度被“引进”。


上图:竹久梦二《歌时计》(1919)插图,右页文字为一首童谣,大意为“山的肚子胀起来啦。为什么会胀起来呢?因为它喝饱了雨水,就胀起来啦。”下图是丰子恺作品,从丰子恺自述以及周作人描述来看,丰子恺的作品主题和画面风格都受到梦二的影响。
以上部分文字及图片整理自网络


“晚春感伤” + “浮”
竹久梦二、梶岡亨作品展
开幕
2015年9月4日下午3:00
展期
竹久梦二“晚春感伤”:2015年9月4日至10月3日
梶岡亨“浮”:2015年9月4日至9月14日
地点
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大都荟·荟客馆3F荟画廊
策展人
杨西
艺术总监
宋群
展览统筹
黄弢、羽禅、何理
主办
态空间、高新大都荟、本地、南方书店
协办
万邦书店、老物件工作室、书房咖啡
展览介绍
这个空间是在两个维度中展开的。因而,我们将一个展厅分为Basic space和项目空间,Basic space主要是以“艺术史”为主轴,通过对竹久梦二的系列作品进行研究和探讨,意图展现出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果说Basic space注重的是对艺术史“再现”的表达,那么在项目空间中我们会看到当代艺术家梶岡亨“非再现”的表述,他将日常生活的图像不断进行抽离,并加入代有传统意味的大漆、金箔、水墨、铜绿和古旧家具等进行综合材料的制作,以此显现出图像的巨大延展空间。
Basic space 是展厅中的主题展区。在这个展区中,我们的策展理念更倾向于用艺术史学的角度出发,致力发掘出艺术创作和叙事中的一些基本倾向和逻辑抑或是在结构学上的意义,从而达到对思维和历史的深层理解。此次展览我们将会带来日本明治时期的艺术大师竹久梦二的作品,通过其作品的图文互动,还原出这段艺术史对现实的再现与折射。
项目空间是展厅中的另一个展区,我们会在这个展区中看到不同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或是群体性现象的研究。而其前提是以当代艺术为基础,通过项目的运营来完成自我场域平台的搭建,是当代艺术家更为个体的展现空间。在Basic space 中我们是以“艺术史”为主轴,更多的表现为风格和图像的关系,或是还原、重构艺术家及其创作的历史原镜。而在项目空间中,我们有意叠压和交错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让整个展厅显示出巨大的衍伸维度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两个场域看似疏离却又有一丝粘腻在其中。
因而,我们特意邀请到了日本著名艺术家梶岡亨先生。在其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试图对历史的超越,其作品力求摆脱“再现”,以本能和想象将自己的作品推向艺术和现实之间最为模糊的边界,以非再现的抽象表达述说其对哲学、心理学、宗教、地域文化以及日本艺术家独有的“物哀”情结等等层面上的语言追溯。他的作品拥有极强的视觉张力和戏剧性,此次以“浮”为主题的展览将会集中呈现出这样的感觉。
梶岡亨作品



这两个展览在还原历史和推动当代的同时也反应了荟画廊特殊的人文生态和视角,以此揭示出一个机构对艺术研究富有意义的方面。在最后我还需要特别的感谢宋群、王檬檬、张丛阳、张阳旦、钱华、欢欢、何理、小刀、黄弢、羽禅、徐源、马松巍、贺天琪、MZ、周仲铭、吴颖欣、阎洲、老罗、张懿慧等朋友的帮助,在此特别致谢。
杨西
2015年9月

《本地》是一本独立出版物,以文字、影像、艺术、文献等多种形式,对城市进行记录与研究。它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主办过多场文化艺术讲座、展览、放映及交流活动,给本地文化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
民间立场,事关西安。
新浪微博,搜索微博名:本地Local
《本地》及《荟生活》购买,可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或访问淘宝店:xianbendi.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