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用影像记录无法逆转的时间

“一个艺术家不必要用宏大的叙述记录社会的变迁,我觉得微观叙事是我们当代艺术总的大的趋势,通过一滴水来寻找大的气息,通过细微的片段来寻找生命的意义。”——王端廷(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


“不现实”系列个展之一

时间的褶——杨晨影像作品展


时间:2014年3月29日

主办:本地 荟画廊 荟客馆

协办:西安美院工艺美术系  影视动画系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旺座国际城正北,大都荟荟客馆3F荟画廊


嘉宾签到


展览开幕式现场,荟客馆


杨晨


座谈会实录


王檬檬:

(策展人、西安美院工艺系副系主任)


今天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大家可以在一起畅所欲言,其实也就是很简单的一个聊天。


杨晨:

(青年艺术家、西安美院影视动画系教师)


现场很多都是我非常熟的朋友,还有艺术家和学生,我们就直接去探讨这些作品,或者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聊一聊。


杨西:

(独立策展人、《no art》杂志策划编辑)


我觉得当代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扭曲这样一个概念,这个展叫“时间的褶”,“褶”就相当于是两个东西挤压出来的一个产物,配合时间的话,它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介质。这些作品让人非常感动,让我们回到了恍如隔世的感觉。


王端廷: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


展览的标题是“时间的褶”,和杨晨的作品内涵非常贴切。他呈现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些东西,比如拆迁、建筑工地等,他利用学到的西方影像技术,对我们中国社会做了一种现实表达。比如作品《瞬间》,在一呼一吸中生命的衰老,看得是触目惊心的。我们对生命的感悟也是需要阅历、经历、时间,我相信有一定阅历的人看到这样的作品是有心灵触动的。还有那些摄影作品(《离去》),墙壁上的一些痕迹,看起来非常清淡,但那些墙壁上的痕迹是有温度的,都是生命走过的痕迹。


《瞬间》


《离去》


一个艺术家不必要用宏大的叙述记录社会的变迁,我觉得微观叙事是我们当代艺术总的大的趋势,通过一滴水来寻找大的气息,通过细微的片段来寻找生命的意义,我想这是杨晨所要思考的和他要通过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


杨晨:


欧洲的院校在创作上,非常讲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线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书写方式、对媒介的选择、对材料的取舍、对相关内容多元的挖掘、以及研究问题的核心等等。


《每小时和每秒钟》


我寻找的一个核心词汇是“消逝”。围绕这个概念,我常借用出现与消失两种现象的交替来表达一个没有办法逆转的时间段。作品从关注自我到他者,再到社会的时间性,也呈现着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气质伤感却有抵抗的态度。相对于凝固的瞬间而言,我的作品里更加注重过程的体验,所以我更加热衷于动态影像的运用。同时我也展开了相关领域的探索。其中包括艺术史、电影、文学等等,也包括许多哲学家对于时间的解读。他们提供给我丰富而有深度的养料,我在阅读中寻找,并且更进一步的完善自己的创作。


王檬檬:


杨晨是一个非常细腻的艺术家,我觉得他整个创作态度非常沉静,是在连续的不断地在关注一个线索下的创作方式,其实这也是那些非常国际化的艺术家共同的创作方式,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必经的阶段,大家寻找、摸索、撞南墙,然后再重新摸索,一直找到和自己最契合的一种言说方式。


张海涛:

(策展人、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副馆长)


从今天看杨晨的艺术作品,他有几个影像的语言,比如说三屏的拼接、多屏并置、耳机的语言都具有独特性,他做的屏幕和屏幕的关系非常重要(《父亲》)。另外我们观看影像的时候,它给你提供了什么样新的感受也非常重要,像杨晨这样关注永恒的甚至终极的话题,比如时间和情感,怎么让它具有当代性,这个时候要用新的语言来转换,杨晨已经做到了,比如他用的媒介、语言都是新的。


《父亲》


《欢迎你》


武小川:

(西安美院影视动画系副主任)


杨晨的作品,尤其是一些貌似很平淡的作品而反应他时间的观念却是很清晰的,比如时间的线索形成一个褶皱,形成平面的挤压,其实是妄想出来的,妄想时间能够留住记忆的痕迹或者过去的痕迹。拆迁房屋的那些人曾经居住过的痕迹,试图勾起大家对丧失掉记忆的幻想,每个人自己的过去也证明自己独一无二的来历,这些作品细腻的体验是非常出色、非常有感受的。艺术不仅仅是要征服别人,不仅仅是要说服别人,不仅仅是要震撼别人,其实艺术就像一个哥们一样,引导你一块去做一段感兴趣的经历,体验一段有可能我们都淡忘掉的很有意思的故事一样,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棒的。


(以上文字整理节选自展览开幕式后座谈会现场录音,更多内容请关注《本地》后续出版物)



荟画廊\当代艺术推广活动

“策展人、艺术家邀你看展览”  


在“杨晨影像作品——时间的褶”展期内(4月3日、4月10日、4月17日下午15:00—16:00)由策展人王檬檬和艺术家杨晨邀请观众一同观看展览,解释策展理念和艺术创作观念,与观众一起理解当代艺术作品,讨论西安这座古老城市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联及可能性。


*观众需提前预约,每次限15人。


预约方式:15829912503孙晓萌


民间立场,事关西安。


点击右上按钮,将您喜欢的文章分享给朋友。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订阅号:xianbendi

新浪微博,搜索微博名:本地Local

《本地》及周边产品购买:xianbendi.taobao.com